目前分類:景點介紹 (3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清朝道光五年,當時的地方社學文蔚社與文炳社兩個文社為提倡地方文學風氣,因而合資建造而成,佔地1900坪,至同治十年完成,原稱文祠或文昌祠,日據時代後改稱文昌廟。廟裡主祀文昌帝君,其他另奉有朱衣帝君、關聖帝君、魁星帝君與孚佑帝君,也合稱五文昌帝君。  文昌廟坐北朝南,屬二進三合院的合院建築,廟中建材以花崗岩居多,例如石板與石鼓等,特別的是在廟前的武曲池邊有許多可愛的動物雕塑,讓原本嚴肅的廟宇多了些親切感。  民國74年被公告為第三級古蹟,雖因年代久遠,歷經多次整修,但仍維持原有的淳樸古風,比起一般廟宇更多出了一些書卷氣息,每逢考季便有許多家長與學生到此祭拜,祈求文昌帝君保佑金榜題名,人潮絡繹不絕,香火鼎盛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位於鼓山山腰,依坡而建,以石階與各層相通由門口拾級而上,視野開闊。公園最高的「鼓山頂」可俯眺旗尾連峰,景色秀麗怡人,非常的有鄉野的自然氣息。舊式的屋舍飾有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立面造型的紅磚樓房,旗山現存復興街、中山路、華中街有這式古式建築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拉魯島舊名為光華島,位在日月潭水庫中央。日月潭是台灣最受矚目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,以拉魯島為界,北半部形如日輪,南半部形如月鉤,故而得名。「潭中浮嶼」為日月潭勝景之一,浮嶼指的就是拉魯島。古時這地區為邵族人居住的地方,當時邵族稱之為拉魯島,到了西元1946年改名為光華島。在921地震中,日月潭水壩受損,使日月潭的水位下降了不少,光華島露出水面甚多,在島上發現一處邵族遺址,在邵族人的爭取下,終於在西元2000年將光華島正名為LALU(拉魯島),為邵族語「心中聖島」之意,拉魯島的地位也轉為邵族的祖靈地,不再讓旅客登臨踐踏,遊客只能由在島四周水域的浮橋棧道上,欣賞有關邵族文化展示和歷史發展的裝置。 相傳Lalu島原是邵族人虔信祖靈存聚神聖的一座聖山,邵族人的「先生媽」,也就是女巫,擇定人選時,必須在黃道吉日到珠仔嶼(拉魯島)請示祖靈,得到祖靈的同意,女巫才得到資格,日後才能負起念咒語、主持祭典的重任。近來在島旁水域,也發現一塊日人留下的紀念石碑,簡介日月潭開發的歷史,頗具紀念價值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佔地約1000公頃,是台灣最大的肉牛繁殖場,適合牧草生長,成為優良的放牧區。牧場共分為五個牧區,一望無際的草原,風吹草偃,綠浪起伏,具北國風味;籠仔埔即是墾丁牧場的籠仔埔牧區,是牧場五個牧區中唯一緊臨太平洋者,籠仔埔在夏季剪草、冬季放牧的經營型態,在綠色草毯間,彷彿置身歐洲牧原。牧場草原上矗立著一座尖形,即大尖石山,亦有人稱為大尖山。因為遠眺呈雄偉尖聳,是墾丁國家公園代表性的地理標誌。海拔高317公尺,由砂岩及頁岩礫石塊所組成,如此特殊之地形,可是有著南部大霸尖山的美譽。隨著墾丁賓館、墾丁牧場旁的道路向上走去,沿路綠樹綿密,青草碧綠,風景秀麗又清靜,非常適合健行;山頂上視野遼闊,鳥瞰南灣沙灘、鵝鑾鼻等處一覽無遺,海天一色、一望無際,恆春之美,盡收眼底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大水沖是位於三地鄉境內,由於其位於河谷之中,在河谷中間,有一廣大群的石頭的被溪水沖刷,形成了奇形怪狀的形式,非寰難得。紫蝶谷則位於大水沖旁的安坡村,只要夏日一到滿山滿谷的紫蠂群聚於此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朝天宮位於國華街與鐵延平街交叉口,原名溫陵媽廟,主祀天上聖母(溫陵媽祖),於清康熙十六年間 建廟,其中多次遷徙,至光緒三十年遷至現址。民國後因年久失修,又遭盟機轟炸,經信徒建議重建,於民國六十七年正式完工,完成三層寶殿,雕樑畫棟,巍峨壯觀,具象萬千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玉蘭瀑布是蘭陽溪上游的支流,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玉蘭村境內的破鐺坑溪,溪谷中游處有一道水量豐沛的玉蘭瀑布,是由羅東綠卡登山社探勘發現的,景觀環境清新幽靜,富有原始的氣息。在旁平坦的細石灘可做為露營、烤肉之地,在此享受山林的野趣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民國5、60年代,當時的攤販大都聚集在高雄市四維路的天華戲 院附近,由於地主要求收回空地,攤販群遷移至興中路、文橫路附 近,民國80幾年因為鄰近的新光三越百貨、SOGO百貨相繼開幕 ,聚集了許多逛街的人潮,三多商圈逐漸成型,養成大家到這裡用餐、買飲料的習慣。 目前高雄市政府為讓三多商圈的完善性,積極推動興中觀光夜市的 環境改善計劃,包含攤販攤位的統一性、招牌一致性,提供民眾一個不僅視覺環境良好,而且乾淨的用餐環境。 交通資訊:大眾運輸:高雄火車站前搭83號.100號.觀光休閒公車於新光三越站下車可抵。自行開車:中山高(國道1號)中正交流道下順中正一路接五福一路.二路遇文橫路左轉行至興中路即抵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,為介於台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,全長8.5公里,經過台北縣及宜蘭縣兩縣分界山的「草嶺」,故稱之為「草嶺古道」。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,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、楓仔瀨、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;嘉慶12年,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,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。在道光3年台灣北部望族林平侯(林本源之始祖),因當時艋舺、萬華到蛤仔難(噶瑪蘭)的交通非常不便,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。清咸豐6年,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,修築基隆經瑞芳、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,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,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。古道的鋪設以我國南方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,採用當地最常見的砂岩作為材料,石磴如梯,後來歷經日人的拓寬、頭城鎮公所的開路以及東北角管理處重新以砌石鋪設,而成為一條古意盎然、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。草嶺古道號稱台灣兩大古道之一,東北角管理處完成了三座涼亭的建設工程。第一座涼亭位於宜蘭縣大里天公廟入山半山腰上,從上仰望草嶺的青色山脈,往下俯視大里漁港海波粼粼,第二座涼亭在古道沿線的最高點,往南可以看到龜山島,往北可以眺望到鼻頭角。沿著涼亭順著行走可以見到清同治年間劉明燈總兵過草嶺時,取『風從虎』之義而勒石的虎字碑正迎風口。在虎字碑和雄鎮蠻煙之間的是第三座涼亭,規模最大。古道沿途可見夾道的常綠闊葉樹林和人工栽培的針葉樹,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筆筒樹。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、仙跡岩、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「雄鎮蠻煙」摩碣以及「虎字碑」,距離峰頂的觀景亭就不遠了。登至最頂時,路旁可見一間石材建造的福德祠,形式古樸,祠裡同時供奉著土地公與土地婆,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。古道沿途設有三座涼亭、解說牌、林務局護管所服務區及公廁等設施,全部的腳程大約需3-4個小時。兩個據點的特色如下:雄鎮蠻煙摩碣:「雄鎮蠻煙」摩碣位於古道半山腰、海拔約240公尺處,相傳是清同治六年(西元1867年)劉明燈北巡噶瑪蘭,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,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,故就地題下「雄鎮蠻煙」四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,藉以鎮壓山魔。有首古詩描述「雄鎮蠻煙」碑:「雄」旁其卯星,「鎮」迫龍更抱心胸,「蠻」氣霏霏龍吸雨,「煙」兌亨亨虎吞風。「雄鎮蠻煙」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,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。虎字碑:以草書所勒的「虎」字碑,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、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,上款落有「同治六年冬」,下款為「臺鎮使者劉明燈書」,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,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,故取「雲從龍、風從虎、聖人作而萬物睹」之意,而以芒花為筆,就地揮毫題下「虎」字勒碑鎮風。與「雄鎮蠻煙」摩碣同為三級古蹟,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,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。
徵信社,徵信

just00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